愉悅期待有助學生適應寒假“時差”
今日,我市中小學正式開學,見到久違的同學、老師,領到嶄新的文具、課本,大多數(shù)學生沉浸在新學期伊始的興奮中。然而,對部分學生來說,新鮮勁頭一過去,晚睡晚起的寒假“生物鐘”帶來的“后遺癥”便會開始顯現(xiàn):晚上睡不著、早上醒不來,精神不集中,甚至還感到焦慮。對此,記者采訪了部分學生家長、教師以及醫(yī)生,為孩子們在新學期順利把寒假的“時差”倒過來支招。
紊亂的作息時間打亂“生物鐘”
16日,記者采訪了部分中、小學生了解到,大部分學生在寒假期間都無法保持上學時的規(guī)律生活,部分學生甚至過著晚上玩游戲、白天睡覺的“黑白顛倒”生活。紊亂的作息時間打亂了原本的“生物鐘”,大部分學生都表示自己對即將到來的學校生活感到煩惱。
小月今年上初中一年級,這個寒假,她玩得特別開心,不僅跟著爸媽外出游玩,每天還能對著電腦一集一集地追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。為了追劇,小月晚上睡覺時間一般都在將近凌晨1點,而白天則賴床到中午12點再起床吃午飯,成了標準的黑白顛倒“夜貓子”。對于即將面臨的規(guī)律學校生活,小月滿是苦惱:“開學后每天要六點起床趕早讀,想想就覺得好累。”
而今年上小學六年級的小洋也是類似的狀況,對于平常每個周末都要上補習班的他來說,春節(jié)是難得一遇的“特赦”假期,不用補課,還可以隨心所欲地看電視、玩游戲。小洋爸爸擔心:“他假期最早都要11點之后睡覺,早上沒有10點都不肯起來,這種狀態(tài)怎么還有心學習。”
開學第一周“時差”效應明顯
市民謝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小學六年級,開學后將進入緊張的“小升初”備考階段,然而寒假期間兒子晚睡、晚起的生活習慣讓謝女士頗為頭痛。為了幫兒子盡快把寒假的“時差”倒過來,謝女士想出了各種辦法。
“我提前一周就開始提醒他早睡早起,早上為了讓他起床,我甚至直接把他的被子給掀了。但是,效果還是不明顯,現(xiàn)在我也擔心他適應不了上課、學習的節(jié)奏。”謝女士表示。
另外,記者采訪了部分中小學教師了解到,開學第一周的“時差”效應較為明顯,主要表現(xiàn)為學生上課沒精神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打瞌睡等。另外,記者還了解到,“時差”效應不僅表現(xiàn)在學生身上,部分家長也一時難以調整過來。陽東縣廣雅學校李老師表示,開學第一周,由于部分家長本身還未能適應孩子上學的節(jié)奏,容易出現(xiàn)學生早上遲到的現(xiàn)象。
“我們老師為了幫學生適應,在開學第一周會給學生比較輕松的學習氛圍,課堂上使用游戲、提問等輕松的形式,布置的作業(yè)也比較靈活,用學生最感興趣的東西慢慢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假期吸引過來。”李老師說。
幫助孩子建立愉悅的開學期待
如何幫助孩子盡快調整假期生活與學校生活的“時差”,讓孩子盡快投入到正常的學習當中?對此,記者采訪了陽江市公共衛(wèi)生醫(yī)院心理科的心理治療師、市心理衛(wèi)生協(xié)會副會長彭星星醫(yī)生。
彭醫(yī)生表示,新學期伊始,部分學生容易出現(xiàn)焦慮、煩躁、懶散等“假期綜合癥”的現(xiàn)象,尤其是幼兒園以及小學低年級的學生,他們表現(xiàn)會更加明顯且恢復周期更長。這個時候,老師和家長首先要做的,是幫助學生建立愉悅的開學期待,例如與學生共同回憶上學期的開心場景,在學校與老師、同學的快樂相處、以及自己取得的進步等。
其次,家長要盡快幫孩子調整好“生物鐘”,恢復正常的夜間睡眠,并減少白天的睡眠時間。在孩子入睡前的1-2個小時,要減少刺激性的活動,例如玩游戲、看激烈的電視劇等。同時,可讓孩子睡前喝一杯熱牛奶,以幫助孩子入眠。 (周雅)